2021-01-05一些網絡平臺為獲取海量客戶,通過各類網絡消費場景,過度營銷貸款或類信用卡透支等金融產品,誘導過度消費。特此提醒廣大消費者:要樹立理性消費觀,合理使用借貸產品,選擇正規機構、正規渠道獲取金融服務,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背后隱藏的風險或陷阱。 一是信息披露不當,存在銷售誤導風險。一些機構或網絡平臺在宣傳時,片面強調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優厚條件。然而,所...
2020-10-30直播帶貨這一新媒體購物形式出現以來,受到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的青睞。其中,有些金融產品相關的直播營銷行為存在風險隱患。為此,特提醒社會公眾:應注意甄別金融直播營銷廣告主體資質,選擇正規金融機構和渠道購買金融產品;認真了解金融產品或服務重要信息和風險等級,防范直播營銷中可能隱藏的銷售誤導等風險;樹立科學理性的金融投資、消費觀念。 一、當前金融直播營銷...
關于防范假借互聯網金融平臺進行非法集資活動的風險提示查看詳情
2020-07-20近年來,互聯網與金融的快速融合促進了金融創新,在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貸款難以及滿足民間投資需求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和風險隱患,其中之一就是利用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平臺名義開展非法集資等違法金融活動,嚴重威脅社會公眾資金安全,侵害人民合法權益。結合近年一起假借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平臺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案例,特提醒社會公眾:應注意防范假借金融創新名義進...
2020-07-02近年來,信用卡業務發展較快,已成為銀行零售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居民消費、方便居民生活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使用信用卡過程中的問題也日益突顯。根據信用卡業務的一些投訴熱點和消費誤區,特提醒消費者:應正確認識信用卡功能,合理使用信用卡,樹立科學消費觀念,理性消費、適度透支。 一是科學認識信用卡功能。信用卡的主要作用是滿足金融消費者日常、高頻、小額...
2020-06-24據反映,近期在部分地區出現了不法分子偽造中國銀保監會文件,謊稱賬戶被凍結向消費者實施詐騙的情況。特提醒廣大消費者:中國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均無權直接凍結任何單位或個人的銀行賬戶,消費者應提高風險防范意識,謹防上當受騙、資金受損。 不法分子通常慣用手法:首先,以可獲得便捷網絡貸款、小額貸款等名義聯系消費者,誘導消費者下載釣魚軟件進行注冊或提供個人信...
2020-04-10近期,監管部門收到反映,一些個人或社會團體以牟利為目的,通過網絡平臺、短信等方式發布“可辦理全額退保”信息,以慫恿、誘導等手段讓消費者委托其代理“全額退保”事宜,并以此收取消費者高額手續費,主要涉及傳統壽險、健康險等人身保險產品。此類行為不僅擾亂保險市場正常經營秩序,而且最終損害保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特提醒消費者...
關于防范不法分子在疫情防控期實施詐騙造成資金賬戶受損的風險提示查看詳情
2020-02-01近期,一些銀行保險機構收到投訴反映,有不法分子利用疫情發布虛假信息實施詐騙,侵害消費者利益。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要注重保護個人金融信息和金融資產安全,注意銀行卡使用安全,提高金融風險防范意識。詐騙手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退改簽”電信詐騙中竊取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等敏感信息,轉走卡內余額。近期,有不法分子首先利用非法手段獲取...
關于以養老服務名義非法集資、欺詐銷售“保健品”的風險提示查看詳情
2019-12-03近期,一些養老服務機構、企業打著養老服務、健康養老名義,承諾高額回報,以向老年人收取會員費、床位費,欺詐銷售“保健品”等手段,實施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非法集資、傳銷等犯罪,給老年人造成嚴重財產損失。此類活動不同于正常養老服務,存在較大風險隱患:一、高額返利無法實現。返利資金主要來源于老年人繳納的費用,屬于拆東墻補西墻。多數養老服務機構、...
2019-09-05非法集資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規及刑事法律,致使集資參與人蒙受嚴重損失,需要全社會增強風險意識、攜手防范抵制。在此提醒廣大群眾,警惕以下十種情形:1.以“看廣告、賺外快”“消費返利”等為幌子的;2.以投資境外股權、期權、外匯、貴金屬等為幌子的;3.以投資養老產業可獲高額回報或“免費”養老為...
“惡意投訴全額退保代理”行為 損害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查看詳情
2019-08-05近期,有社會人員通過社交平臺、網購平臺、電話短信等渠道,頻頻向保險消費者發布“可在全國任意地區的任意保險公司辦理任何險種的全額退保業務,100%退保成功,安全快速”虛假信息,打著“專業保險維權”的名義,煽動消費者委托其代理“全額退保”事宜,開展保險“惡意投訴全額退保代理&rdq...